周末,拋卻工作的煩悶,獨自一人驅(qū)車前往雁南飛。漫步其中,呼吸新鮮的空氣,享受這里的清明人生。
不知何時,一陣似有似無的絲竹之音從一排木屋中傳來,環(huán)繞耳旁,很輕很輕,雖聽得不甚真切,但早已俘虜了在一旁閑步的我。循聲而去,木屋上方的“茶情閣”三字映入眼簾,一排吊掛著的紅色燈籠吸引了我,身處如此古色古香之境,我便在不知不覺中放慢了腳步向里邁進?看岸,悠悠古樂聲彌飄四周。蕉雨梧風(fēng)竹露音,清茗奉客解塵心。靜靜地看著茶藝小姐奉上的一盞清茶,只覺得歲月在這小小的茶杯之中散發(fā)出了恬淡而安靜的香氣,思緒在這一念的煙波里,婀娜了往事背影。
靜坐良久,想起雖多次來雁南飛,但都還沒好好地逛茶情閣,每次一來都是直奔窗邊,和朋友飲茶聊天,一坐就是半晌的功夫,久坐不膩。朱自清先生在《荷塘月色》里說道,我愛熱鬧,也愛冷靜,愛群居,也愛獨處。我也是如此,此次難得一人前行,確實應(yīng)該到處走走,以免浪費了這里的好景致還有這難得的“獨處”時光。于是起身,向笑靨如花的茶藝小姐詢問了茶情閣的情況,姑娘們大概看我獨自一人在窗邊發(fā)呆良久,好心地告訴我說茶情閣里有書籍可以翻閱。聽這些善良的姑娘們這么一說,心中的欣喜之情自然不言而喻,因為我是個愛書之人同時也是個愛茶之人,能在如此古色古香之境品茗閱讀,實在是一大美事哉!
順著姑娘指的方向?qū)とィ挥袔仔袝軘[著各種介紹客家文化、客家名人故事和有關(guān)茶文化的書籍。其中一本名為《茶葉人生》的厚厚的書本吸引了我,封面上一位氣質(zhì)風(fēng)度像一顆茶樹的老人赫然在目,哦,這不就是我上次在雁南飛仙茶閣里邂逅的百歲茶人張老嗎?雖然只有一面之緣,但老人周身散發(fā)出來的茶的清香,茶的溫馨和茶的巖韻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。如今在雁南飛里看到這本紀念茶學(xué)界泰斗張?zhí)旄R话倌耆A誕的文集,我自然是滿心歡喜猶如發(fā)現(xiàn)了人間至寶,于是尋了一張椅子坐下,小心翼翼地翻閱起來。
“作為一代茶界宗師的張老,他不僅是屬于福建的,更是中國的、世界的!敝鑼W(xué)家陳宗懋在序里這樣寫道。文集很厚,有700來頁,介紹了張老不平凡的一生,有他在各個時期撰寫的論著,有專家學(xué)者對張老卓絕成就的論評,有報刊記者對他茶事活動的報道。我粗略地算了一下,整本文集收入的文章有四百來篇,眾多專家學(xué)者用筆墨寫下了對張老“儉清和靜”的中國茶禮的詮釋與見解。俗話說文如其人,從張老倡導(dǎo)的茶禮中,我再一次領(lǐng)略了他以茶倡廉、以茶為禮、以茶修身養(yǎng)性的高尚人生觀和處事哲學(xué),這實為一位德高望重的真正茶人在百年之中所領(lǐng)悟到的茶與人生的真諦。
《“儉、清、和、靜”詮茶禮,品茗人生倡國飲》、《天賦陸茶圣,福生張茗仙》、《茶界的楷模,茶人的風(fēng)范》……每一篇文章,都蘊含了張老茶人合一的思想。
104年,在歷史書上也許只是一頁紙的厚度;但是,對于一個人來說,104年,卻是堆滿了歲月的滄桑痕跡,絕不是這700來頁書籍所能詮釋的。俗語稱,人到七十古來稀,一百來歲則不僅僅是“古來稀”,也是“今來稀”了。百歲茶學(xué)泰斗張老,不僅見證了這100多年來中國茶葉的衰敗和興起,而且直接參與了復(fù)興中國茶葉的偉大歷史進程,為中國茶葉重新走向輝煌,發(fā)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清晰地記得4月16日,我在雁南飛邂逅了張老;今天,同樣是在雁南飛,我有幸進一步了解張老的一生功績。第一次是巧合,第二次便是緣分了。雁南飛,茶中情,百歲茶人,不免讓人會把其中之緣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雁南飛茶田書寫的“茶”字奇跡,以其濃郁的“茶”文化和客家文化,處處充斥著的茶的詩賦和茶的內(nèi)容,吸引著人們前來以茶結(jié)緣、以茶傳情、以茶賦詩、以茶溫潤心境。而我,便是如此。
文集很厚,本想買回家收藏閱讀,可茶藝小姐告知,這一本是上次張老來雁南飛時贈送給她們的,是非賣品。心中雖然萬分不舍,但也只能小心翼翼地把書放回書架,心里默默地念道,我會再回來的,回到雁南飛,賞景、品茗、讀書,再續(xù)茶緣……(黃玲敏)